雾霾对人体危害过大 敏感人群要做好特殊防护
雾霾对人体危害过大 敏感人群要做好特殊防护
雾本来是一种自然现象,但是在污染导致大气细颗粒物增多的情况下,即使气象上判识为“雾”,也不再是完全的自然现象,而是有细颗粒物附着的微小水滴。而今年冬季,由于污染排放量巨大以及天气条件的影响,北方等地雾霾频发。不少城市拉响空气重污染预警,提示敏感人群做好防护。
雾霾对人体有哪些危害 ,公众又该如何做好相应的防护?
第一、引发心脑血管疾病。雾霾天气,空气含氧量低,会使心脏跳动加速,使人胸闷、气短。尤其是对老年人危害更大。
第二、引发各种细菌性疾病。因为雾霾天气阳光照射不到大地,或者阳光微弱。这样会使地表面的细菌病毒微生物快速繁殖,引起过敏等疾病。
第三、诱发呼吸道疾病。雾霾的组成十分复杂,大小有数百种颗粒物,这些颗粒物通过人体呼吸,进入呼吸道,会引发气管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
第四、患癌症的风险增高。众所周知,吸烟的人患肺癌的几率比普通人高60%,而雾霾里含有的有害颗粒物更多,所以雾霾比吸烟更易致癌。
第五、使人心情压抑烦躁。人的心情很容易受到天气影响,雾霾天气阴沉昏暗,空气污浊,人的情绪也会变的低落,心情烦躁。做起事来缺乏活力。
第六、易发生交通事故。雾霾天气会让可见度降低,严重的只能看清几米的距离。对道路上的行人、车辆都有很大的安全隐患,十分危险。
记者近日采访了有关专家
医院呼吸道、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增多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污染与健康研究首席专家张金良告诉记者,大量研究表明,雾霾对人的心血管和呼吸系统有危害已经成为共识。
张金良团队关于2013年1月灰霾事件的研究显示,在灰霾严重的多个城市,医院呼吸内科门急诊和儿童门急诊等就诊人数平均增加8.4%—13.8%,最高增加55.5%。
北京红十字和平医院门诊部主任黄辉绪表示,从雾霾过后的几天门诊情况看,主要有3类疾病患者增多:一是呼吸道疾病患者,二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三是皮炎等皮肤过敏患者。他说,由于雾霾天气中PM2.5浓度很高,且直径很小,极易直入肺泡,并会携带细菌和病毒进入呼吸系统,一旦人们抵抗力下降,就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引起一系列反应。
黄辉绪说,重污染天气还会增加呼吸道感染的风险,加重心脑血管病人的症状。除了咳嗽加重、打喷嚏、流鼻涕外,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肺部感染。
除了PM2.5,空气中其他污染物也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目前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关注的污染物基本项目主要包括颗粒物(PM2.5、PM10)、一氧化碳、臭氧、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等。这些污染物主要通过呼吸道直接进入人体,也可以降落至食物、水体或土壤,通过进食或饮水等经消化道进入体内,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当空气污染物的浓度过高时,人体会由于短期内吸入大量的污染物而产生急性健康危害。长期暴露于空气污染中,会诱发各种慢性呼吸道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等。
其实,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影响的研究已经不囿于这些传统领域,专家们将触角伸向更敏感的人体影响研究。比如,国内外研究证实,大气污染对婴儿出生低体重发生有直接联系;大气污染与儿童的神经和心理发育密切相关,可能影响儿童智力发育和情绪等。
没必要对雾霾谈之色变
去年初,世界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文章称,有关部门就空气污染对健康造成的影响联合展开调查研究后得出结论:中国城市因室外空气污染每年造成35万人至50万人过早死亡。
环保部下属一家研究机构的资料这样描述:有关研究估算表明,2010年城市地区与室外大气污染相关的过早死亡人数比2005年增加了1.48倍。2013年1月雾霾天气导致北京、上海、广州和西安4城市过早死亡共计1416人。
对此,张金良表示,应该重视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但也应该正确认识空气污染/灰霾对健康的危害,不能谈之色变。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受多因素影响,环境污染是其中之一,而且其风险也比较弱,远低于其他主要致病因素。
以心血管疾病为例,国际公认的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家族史、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超重/肥胖、糖尿病、不健康饮食和缺乏体力活动。国内12个研究的荟萃分析显示,高血压对脑卒中发病的相对危险度是5.44(即高血压比正常人患脑卒中的风险增加4倍多),而雾霾对卒中发病的影响要小得多。
“目前我国在雾霾与健康领域的研究非常多,有不少学者在做同一课题,譬如PM2.5每升高多少,相应的疾病增加概率有多大。”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环境与健康数据中心副研究员王建生表示,由于涉及地域条件、样本等各方面因素,每个研究结果可能都不尽相同。公众对这些研究数据并不需要特别在意,知道雾霾与疾病的相关警示就够了。
对于“雾霾致癌”等言论,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研究院教授杨功焕表示,肺癌发病需要10—20年危险因素的累积,“雾霾引发当前肺癌高发”的说法并不准确。
“目前流行的时间序列分析显示,空气污染具有急性健康效应,在空气污染下的死亡病例,绝大多数都是患有慢性病,或者健康状况不太好的人, 早亡 的度如何把握,值得商榷。”张金良说。
戴口罩有必要,净化器须甄别
在雾霾面前,公众如何防范健康风险?
“从毒理学的角度上看,风险是危险因素或污染物的毒性和人类暴露剂量的乘积。公众可以通过减少暴露剂量来降低风险,例如减少外出,在家安装过滤系统,在外佩戴口罩等。”张俊杰这样提示。
张金良说,采取合适的防范措施,有助于减少接触有害空气,减轻雾霾对健康的伤害。
首先,雾霾来袭,敏感人群要减少户外活动,尽量停留在室内。尤其对于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疾病患者,要更密切地关注空气质量,调整自己的活动方式和出行计划。身居室内,人体代谢等因素会导致室内空气污浊, 24小时门窗紧闭并不卫生,要选择合适的时间适当通风。
第二,污染不太重的时候,可以适当活动,要选择环境相对好的公园等地方,要远离交通干线、工地等污染较重场所。
第三,雾霾重的时候,戴口罩是必要的,但如何选择因人而异。N95等口罩,阻止小颗粒效果不错,但对通气功能有一定影响,老年人、心肺疾病患者通气功能本身就不好,对氧气供应要求高,这种口罩并不适宜久戴。
第四,清洁工作必不可少。颗粒物吸附在皮肤上,不仅会造成皮肤老化,一些有害颗粒物也会通过皮肤吸收,因此,及时清洁是非常必要的。在洗脸洗手的同时,清理鼻腔和口腔,会有一定效果。
今年春天,清华大学发布了全国首个室内PM2.5空气污染公益调研报告。结果显示,空气净化器等设备对净化空气有一定功效。
复旦大学开展的一项随机双盲交叉设计研究显示,即使是短期的净化器使用,也可以改善居民的心肺健康状况。净化器干预48小时后,室内PM2.5浓度可适当降低,虽然不能达到一些厂家宣传的减少95%的效果,但是接受实验人群的人体循环系统炎症、凝血因子和血管收缩的生物标志会有一定的下降,舒张压、收缩压、呼出气体一氧化氮也有所降低。
张金良提示大家认真甄别空气净化器的功能,选购通过吸附过滤等物理方式工作的净化器,不选择通过化学反应去除颗粒物的,以防止二次污染物危害。同时要及时更换滤芯,不要让其变成污染源。
1.雾霾对人体的危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