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发热常用的5种物理降温方法
发热是小儿常见的一种疾病,是体内免疫机制与外来致病因子相拼搏斗产生的反应,一般体温在38℃以下属于轻度发热,全身症状轻微,不必给予降温处理。但如体温超过38℃,则可根据患儿情况予以药物降温(也可称化学降温)。如果体温骤升至39℃以上,患儿严重烦躁不安,或既往有过高热惊厥史,则应采用快速降温,也就是用物理降温方法使温度不超过39℃以上。
发热是人体的一种防御反应,是儿科最常见的症状。但发热时间过长或过度发热,会使机体代谢过度、消耗过多、器官负担过重,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过度兴奋还会导致惊厥,故发热时,小儿烦躁不安、食欲不振。
物理降温的方法很多,其含义是与化学制剂降温相对而言,主要是通过增加散热、辐射等方法使体内的热量迅速排出,以达到降低体温的目的。
宝宝发热常用的5种物理降温方法
方法一、全身温湿疗法。在夏天,对高烧患儿可洗温水澡,当然洗澡时要避免着凉,洗后应用干毛巾擦干皮肤。通过水流经皮肤,把体内过多的热量经皮肤散去。温水浴的水温应为40℃左右,或接近皮肤温度,过热或过冷都会对散热不利或加重发热。在冬天,家长很难接受洗温水浴,因此可用浸透温水的大毛巾将孩子覆盖,通过毛巾吸收体内热量,或应用湿毛巾,轻轻擦拭全身皮肤,也可应用多块小毛巾浸湿后,放在头部、枕部、颈部、腋窝部、腹股沟处,因为这些部位皮肤较薄,血管浅表,有利于散热。
方法二、头部冷敷。这是最简便易行的方法。一般主张用冷自来水浸湿毛巾,拧干后敷在头部;目前市售的“冰袋”,可先放在冰箱中,一旦需要时,取出后外包一块毛巾放在头部,也有人将其放在枕后。主要目的是使头部局部温度下降,减低脑血管扩张,并可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减少高热惊厥发生的可能性。
方法三、冰水灌肠。这个方法不常采用。多半在盛夏,用于患有中毒性痢疾的患儿,高热不退或有惊厥,但还未排便,不能确诊时。此时,可在生理盐水内加冰块,待水温下降至10℃左右时,通过灌肠器注入肛门,每次水量依据年龄不同而不同;亦可边灌入,边排出,反复多次。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取大便以便确诊,另外通过反复清洗,减轻细菌在局部产生的毒素被体内吸收,还能起到降低体内温度的作用。当然,用冰水灌肠的方法,多数只能在医院进行,同时也要由技术熟练的医务人员操作。
方法四、保持室内温度适宜,注意通风。在北方,冬天通风应避免对流风;在夏天,有条件的家庭,也可用空调来调节温度,一般室温应保持在30℃~32℃,以免骤冷,引起皮肤下血管收缩,反而不利散热而加剧高热。
方法五、酒精擦浴。对体温骤升的患儿,或用降温药物效果不明显的患儿可采用此方法,临床上经常用于新生儿或较小婴儿超高热时。
擦浴时,应把全身衣服解开,盖上毛巾,关好门窗。用干净小毛巾或纱布浸湿酒精,可用75%医用酒精或高浓度白酒(56~65度)对一半水,也可直接用38度低度白酒,擦拭顺序为四肢、颈部、腋窝、腹股沟处,擦拭时勿用力过度。擦拭某一部位时,应把其他部位盖好。擦浴时要用两块小毛巾交替使用,不致使酒精挥发而不起作用。用酒精擦浴时,要注意皮肤黏膜颜色及患儿的呼吸、脉搏,一旦发现寒战、面色苍白应立即停止。另外,擦拭时尽量避免开怀敞腹,也不要用酒精擦拭胸、腹部。对未成熟儿、体质衰弱、病情危重、有严重皮肤病或对冷刺激特别敏感的患儿,不宜采用此法。
近年来,关于利用物理降温退热的方法有些争议。争论的焦点是强行降温对机体抵抗致病因子不利,而且冷敷、酒精擦浴等又会造成肢体寒战,加重病情。但目前临床上对高热40℃以上、服退烧药未起作用者,采取一些物理降温方法,仍有一定作用。
物理降温与宝宝高烧的度数有关,如果宝宝发烧的度数超过了39度,家长们就必须带宝宝去医院深查了,一定要找到宝宝发烧的原因,是因为吃错东西?还是着凉,或者传染了什么疾病等。只有对症下药,宝宝才能早日康复。
1.发热物理降温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