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教你怎样正确看待乙肝肝炎
专家教你怎样正确看待乙肝肝炎
核心提示
乙肝是一种常见疾病,我国每年新发乙肝病例50万~100万例,现存大约有9300万名乙肝感染者。目前,社会上还存在一些认识误区,常常导致乙肝患者入学、求职受阻。那么,应该怎样与乙肝患者相处?怎样科学防治乙肝?下面由专家教你怎样正确看待乙肝肝炎,本期生活周刊将进行关注。
肝炎因发病症状特殊,素来被称为“沉默杀手”。据不完全统计,今年我国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携带人数已超过一亿,约占世界乙肝病例总数的三分之一。在我市的乙肝发病率约为8%左右,全市约有近300万乙肝病毒携带者。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感染病科王英杰教授表示,虽然目前乙肝还不可彻底治愈,但是通过正规用药治疗,绝大部分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完全可以控制病情。
专家教你怎样正确看待乙肝肝炎
“大三阳”是主流
“肝炎因病原体不同,通常分为甲乙丙丁戊五种。”王英杰教授介绍,五种肝炎中乙肝是我国发病最高也最为典型的,其中又以“大三阳”居多。所谓“大三阳”,是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乙肝核心抗体<抗HBC>三项阳性,但是否引起了严重的肝细胞损害,还要看肝功能检测情况和患者的自觉症状,也就是说,并非“大三阳”就表示疾病很严重,只是以上三项指标阳性体现病毒在机体内存在时的免疫状态。
“大三阳”患者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翻新的各种治疗以及客观环境的改变而悄然变化,一般认为乙肝“大三阳”一旦转为乙肝e抗原(HBeAg)呈阴性的“小三阳”就预示着病情好转、传染性降低,王英杰认为,其是并不那么简单。随着岁月流失和客观环境的改变,病毒也会发生变化,医学上称其为“病毒变异”,乙肝病毒变异相当普遍。变异后的乙肝往往会引起肝硬化肝癌等更加复杂的肝脏病变。但王英杰教授也同时表示,经过合理的用药及健康管理,乙肝这位“沉默杀手”并没有想象中难以驯服。
乙肝病毒热衷“暗箱操作”
“从实际情况来看,现存乙肝病例几乎是清一色的慢性病例。”王英杰介绍,由于乙肝不像其它疾病那样有明确的病史。因此,临床上的急性乙肝(黄疸型或无黄疸型)病例并不多见,相当一部分慢性病毒携带者被误诊为急性乙肝。事实上,急性乙肝和慢性乙肝有很大的区别:急性乙肝患者预后良好,有明显的发病期,经治疗后80%以上都可自愈,不留下隐患,整个过程3-5月即可完成。而目前大多数乙肝病人所感染的慢性乙肝,并没有明确的急性期,呈现隐性感染和亚临床的特点。
在我国,大多数乙肝病症都有共同点:处于“静默”状态,病情发展“潜移默化”,一般都是在患者偶然查体时被发现。王英杰认为,一个人如果自小感染了乙肝病毒,并成为慢性携带者,这个携带过程就可能是终生的,但也不必惊慌,因为绝大多数人仅仅是慢性病毒携带者而已,不能算作乙肝病人。
乙肝防治农村堪忧
近来,我国农村乙肝患者相比城市呈增加趋势,这种情况在我市同样存在。王英杰分析,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接种乙肝疫苗的差异。
“首先是疫苗注射的差异,其次是在乙肝的治疗方面差距。”王英杰指出,在农村,多数患者得不到规范治疗,抗病毒治疗的应用远远低于城市。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在大城市接受抗病毒治疗的人数占到60%——70%,而在农村,接受抗病毒治疗的人数仅占15%左右。
据了解,在我国,执业医师近300万人,县乡级卫生机构执业医师人数不足80万人,约占全国医师30%。但是,县域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70%,相当于1500多人才配一名基层医师。王英杰表示,基层医师的专业知识、诊疗水平直接影响到乙肝的整体防治水平,这也乙肝病例在农村逐年增加的原因。
乙肝病毒的五大传播途径
乙肝是一种世界性的传播疾病,对人们的身心健康构成了巨大威胁。王英杰教授指出,要想治疗乙肝,首先要切断乙肝的传播途径,阻止病毒进行二次传播。乙肝的传播途径有很多,但是只要注意个人卫生,及时注射乙肝疫苗,是完全可以避免乙肝传播的。
临床中,乙肝的传播途径主要有血源性传播,医源性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和生活密切接触传播这几种。
血液传播:
如输入被感染的全血、血浆、血清或其它血制品,或其他血源性注射传播。血源性传播是乙肝的主要传播途径。
医源性传播:
补牙、修面、修脚,医疗器械如针具、口腔器材、内镜等被乙型肝炎病毒污染后消毒不彻底或处理不当,可引起传播。
性传播:
性滥交、同性恋和异性恋之间的亲密性行为是重要的乙型肝炎病毒传播途径,这种传播亦包括家庭夫妻间的传播,夫妻之间的无防御措施的性行为传播率大概在14%左右,具体因人而异。乙型肝炎病人的唾液中带有乙型肝炎病毒,在接吻时有可能会由于皮肤粘膜破损造成传染,因此在口腔有破损(如溃疡,咬伤,牙龈出血等)的情况下应避免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亲吻。
母婴传播:
母婴传播是通过胎盘传播和经过产道传播两种方式实现的。预防时应重点放在婚检等方面,同时应全面落实新生儿的乙肝疫苗预防接种政策。值得一提的是,乙肝也可通过生殖细胞传播给下一代,男性为乙肝患者的,传播给下一代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生活密切接触传播:
与乙型肝炎患者或病毒携带者长期密切接触,唾液、尿液、血液、胆汁及乳汁,均可污染器具、物品,经破损皮肤、粘膜传播,成为隐匿的乙型肝炎病毒传播途径。但是一般被污染的物品含病毒量是非常低的,达不到致病目的,往往很快被消灭。因此,密切接触传播的几率较低,其传播几率仅为12%,一般的接触不会传播乙型肝炎。
1.怎样正确看待乙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