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家庭和学校两方面培养孩子的好奇心
一.家庭方面对孩子好奇心的培育:
1.善待孩子们提出的问题:
为人父母要善待孩子的问题。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知识和经历也在不断增加,问题会越来越多,难度也会越来越大。父母不一定能够完全解答,也不要随意给出答案。更不能为了图省事敷衍孩子。要耐心细致的引导孩子进行自我分析和思考,可以提供各类工具如图书网络等方式,让孩子可以自己去寻求答案,引发孩子们进一步探索的好奇心。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共同探讨和研究。孩子由于好奇心提出问题,当问题得到解答时,不但能获得知识,在精神上也会得到满足。这种强烈的精神愉悦感促使他会更进一步去探求相关的其他问题。
当代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说:“好奇心很重要,搞科学离不开好奇。道理很简单,只有好奇才能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可怕的是提不出问题,迈不出第一步。
维特根斯坦是哲学家穆尓在剑桥大学的学生。罗素问穆尓:“谁是你最好的学生?”穆尓回答说:“是维特根斯坦。在我所有的学生中,只有他在听我讲课时,老是有一大堆问题,老是满脸的迷茫。”维特根斯坦的名气后来超过罗素!有人问:“罗素为什么落伍了?”维特根斯坦答曰:“因为他没有问题了!”
2.细心呵护孩子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孩子学习兴趣的源泉。好奇、好问、好动,渴望通过自己的探索来了解世界是孩子的天性,对孩子的好奇心要予以最大限度的支持。如果父母对他们的好奇行为,不予理睬或冷言相向,会给孩子的心灵带来极大的伤害。也会使孩子失去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当孩子出现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专心摆弄物品,细心观察物体时,应该及时给与关注。当孩子以兴奋的声音向你报告他的发现和疑问时,家长要耐心聆听,兴趣参加讨论,并给予鼓励。进一步推动孩子的好奇心的发展和探索精神的培育。
麦克劳德是一位著名的解剖学家,他和医学家班廷一起获得了1923年荣获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研究发明了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方法。英国亚皮丹博物馆中有两幅藏图:其中一幅是人体骨骼图,一幅是人体血液循环图,是麦克劳德小学生时的作品。麦克劳德从小好奇心很强,凡事总好寻根究底。有一次他突发奇想,想看看狗的内脏是什么模样?于是便和几个小伙伴一起宰杀了一只,把内脏一个一个割离开来,仔细观察。而这只狗恰好是校长家的。校长很心疼也很生气!为了不打击麦克劳德的好奇心,经过反复考虑,权衡利弊,校长采取了一个十分巧妙的处罚办法:罚麦克劳德画一幅人体骨骼图和一幅血液循环图。如果当时校长严厉打击了麦克劳德的好奇心,世界上就少了一位解剖学家,也没有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法了。
3.给他们一个宽松愉悦的环境:
孩子的好奇心常常伴着破坏性行为和危险信号。不要一味阻止,应正确引导。责骂只会扼杀他对新事物的关心和好奇。因此,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同时,也要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日常生活中,父母应该避免用吓唬,取笑,训斥,拿别的宝宝做对比和强行禁止等行为。父母的这些行为会严重的打击宝宝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不利于宝宝好奇心的形成,阻碍了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性格的养成。可以正面的教导宝宝认知事物,多鼓励少说“不”。遇到危险的事情,可以给予适当的负面刺激。还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不安全因素的影响。在一个宽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和好奇是受到鼓励和赞许的!可以接受正向的启迪,并逐步养成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知识的兴趣与习惯。
4.充分接触大自然,培养观察力:
多带孩子到户外活动,让孩子充分接触大自然,教会他们细心观察周围环境和人的情绪变化的能力。面对新鲜的事和物时,爸爸妈妈可以展示出自己的好奇心,对想引起孩子关注的事物发出感叹,让他了解和发现事物的新鲜一面,引起孩子们极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愿望,并激发他的兴趣和探索欲。当孩子们的问题无法得到解答时,不妨建议和引导孩子怎么从书籍上去找寻答案。
5.多给孩子提供知识性的读物和多多利用图书馆:
给孩子选购读物时,家长不仅要注重趣味性,更应该注重知识性。好的知识读物也有趣味性。知识性的读物除了可以增长孩子知识外,还可以培养孩子对获得知识的乐趣,会使孩子主动去寻求知识。好奇心会在对知识的渴求中培养。常常上图书馆,查阅书籍,找寻答案。书本是通往缤纷世界的另一扇窗户,可以满足孩子求知的好奇心。小孩子多接触书本,能培养阅读习惯。让孩子自己选书和查阅资料,无论孩子读的是百科还是漫画都无所谓,重点是让他们能培养兴趣并爱上阅读,而且可以通过书本去探寻他们需要的答案!
6.尊重孩子的兴趣:
透过孩子有兴趣并能发挥想像力的活动能帮助他学得更多。孩子常常有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如果他的注意力能够长时间集中在他感兴趣的事情上,更有利于激发他的好奇心和想像力,并从中学到父母无法直接给予的。因此要尊重孩子的兴趣,并和他一起去关注他的喜好,一起听音乐,一起玩泥巴。
7.以开放式问题刺激孩子思考:
开放式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无法以对或者错来回答。常常问些:你怎么看?你觉得如何?你怎么想的?今天学校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吗?......这类孩子有兴趣的问题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看法和主张。慢慢变成一个有自己独立见解和准确表达自我的人。同时可以表达父母的关爱,让你能够了解到孩子的内心世界。
8.多进行开放式活动:
为孩子准备一些具有创造性的玩具,比如橡皮泥、折纸、画板、画笔盒子、木、水、沙子、盆子锅子、颜料等,不要告诉孩子该怎麽用、如何玩、最后该出现什麽结果,让孩子依照自己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自由发挥。孩子们在各种实践活动中会体会创造的快乐,也会提高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兴趣。
二.学校方面的引导:
有了强烈的好奇心才会产生旺盛的求知欲。才能比较早的表现出对知识的渴求,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和爱好。好奇心、求知欲的产生既与家长的细心培养和呵护分不开,也和学校的培育分不开。
1.学校要保护好学生好问的积极性:学生只有对他感兴趣的问题,才有着强烈的探索精神,喜欢追根究底。所以,如果学生能够提出问题,就说明他对这一学科的某些内容产生的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应该正确引导,积极鼓励,使他们的兴趣进一步滋长、扩大,从而让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提供强大的动力,使学生自强不息,努力学习。因此,老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管问题的质量如何,一定要有热情、耐心,正确引导。任何厌烦、搪塞和斥责的态度,都会挫伤学生好问的积极性,扼杀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精神,严重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2.创设适宜难度的问题,引发学生参与问题讨论的兴趣度:如果问题设定的情境是在不能直接用已有的知识处理,但可以间接用已有知识处理的情境。问题的难度的设置是比较合理的。难度适宜的问题可以对学生的思维起到启发的作用。当感性认知与人的现有认识结构之间具有中等程度不相符时,人的兴趣最大。启发式、探究式的问题代替了枯燥的问答,既刺激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发挥想象、创造思维、展示自己的平台,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3.鼓励学生自己寻找答案:在学生想知道还不知道时,及时、热情、耐心、巧妙的引导学生自己寻找答案,不但满足、强化和鼓励了学生的求知欲,也使他们在自己寻找答案的过程中锻炼了独立能力。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是孩子成长过程很重要的能力。作为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这一方面的培养,积极鼓励学生由于好奇心引起的各种探索活动,给学生以充分的“解放”和“自由”,这是培养学生独立性的重要途径。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可以自己不断的思考寻求答案,能把一个非常枯燥的问题变得非常生动有趣,进一步提高了他们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